上海印刷集团:致力成为全面出版印刷服务商

2019年,春华秋实;2020年,风华正茂。《印刷杂志》2020年第1期刊发杂志主编孟玫对上海印刷集团总经理沈剑毅的专访文章,关注上海印刷集团的改革发展新进程。现将专访文章转发。

印刷主业集聚  全面服务出版

在近代中国印刷业的发源地上海,被誉为民族工业先驱的“老字号”商务印书馆上海印刷有限公司(原商务印书馆上海印刷所,成立于1897年,以下简称“商务”)、上海中华印刷有限公司(原中华书局上海印刷所,成立于1912年,以下简称“中华”)和全国书刊系统闻名的上海新华印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华”)等著名品牌印刷企业,均由国有独资上海印刷(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印刷集团”)管理运行,历经百年仍顽强焕发出新鲜的活力。

2019年12月25日,“中华·商务·新华”三家老字号品牌印刷企业入驻青浦印刷园区挂牌仪式举行,这标志着上海印刷集团的印刷主业改革的物理整合完成,为三家企业后续深度融合发展奠定基础。新组建的上海印刷集团青浦印刷园区将通过资源和平台的整合、企业的重新布局和产能改造升级,提供彩色、黑白、按需印刷等各种印制服务,更全面地服务出版。印刷杂志记者就此对上海印刷集团总经理沈剑毅作了专访,请其解读新形势下集团“印刷主业改革”实现从整合到融合跨越的这一新举措。

 

 

上海印刷集团总经理 沈剑毅

 

国有独资背景  多轮改革整合

1995年1月,在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的领导下,根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总体要求,国有独资的上海印刷集团启动运作,承担系统内131家法人企业国有资产的管理、运行和保值增值的责任。1997年,通过对原中华、商务和上海市美术印刷厂的资产、人员、业务结构进行整合,上海印刷集团成立了以彩色印刷为主业的中华以及以书刊印刷为主业的商务公司。2004年,依照政企分开的原则以及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上海印刷集团从国有独资企业转变为国有多元投资,国有股权分别划转上海文新报业联合集团、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文艺出版总社和上海精文投资公司。2008年,上海印刷集团国有股权划转上海报业集团,以生产场地从市区搬迁到青浦现代印刷基地为契机,对旗下的资产、业务和人员重新资源整合,使印刷主业形成差异化经营,重点培育和扶植商务、中华、新华公司和保密印刷为主的上海印刷四厂(原上海海关印刷厂)。

2017年1月,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统筹决策下,上海印刷集团划转上海世纪出版集团,至此上海出版和印刷领域实现“编印一体化”,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在资金、资产、资源、人力、整体发展战略规划等方面支持上海印刷集团快速发展。2017年4月,上海印刷集团与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旗下以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和上海出版印刷物资有限公司为主体的原上海印刷新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整合重组成立新的上海印刷(集团)有限公司,统筹推进印刷板块资产重组与业务整合,进一步夯实印刷主业发展基础,对接出版资源,探索文化服务转型升级,服务出版印刷领域发展。

经过多年来数轮的整合、改革、优化,上海印刷集团旗下从原来十几家同类型印刷企业逐步集聚成为商务、中华、新华这三大品牌企业,以保密印刷业务为主的上海印刷四厂,以印刷字体创写、媒体服务和数字资源管理为主的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以数字印刷和立体复制业务为主的上海商务数码图像技术有限公司以及以文化创意为主的上海映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主业相对比较集中,消除内部同业竞争,减少了冗员,腾出了场地,使资产增值反哺主业,进入良性发展循环。

 

三大品牌集聚  做强印刷主业

拥有商务、中华、新华几家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百年以上“老字号”金字招牌,加之东家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的业务资源和资金优势,带给上海印刷集团巨大的机遇。然而,集团同时还面临着来自内外部的严峻挑战。传统书报刊印刷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严格的印刷环保监管政策,国资企业的历史成本负担,员工队伍年龄的老化和知识技能的老化,设备配置老化,管理模式滞后,等等,无法有效应对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印刷业新趋势,也无法满足处于灵活多变中的出版印刷市场需求。

基于上述因素,上海印刷集团旗下主要印刷企业的现状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要求,必须进一步深化印刷主业改革,才能真正跟上时代的发展。因此上海印刷集团把原来位于上海宝山顾村工业园区的商务、新华公司纳入中华公司所在的青浦印刷园区,力促三大品牌印刷企业集聚后,业务与服务定位各有侧重,生产资源配置互补共享,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各自的特色和强项。中华公司将继续以出版印刷、商业印刷及大规模彩色印刷服务为主,对接出版社、商业印刷需求方、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等;商务和新华公司以票据印刷、标签印刷、PVC工具书封面印制、书刊水墨柔印为主,并增加单双色书刊轮转设备,对接票证需求方和出版社等。

“这次三大品牌揭牌是一次‘重新亮相’。这不仅是物理的整合,而且是资源和平台的整合、企业重新布局和产能改造升级,是集团进一步加强印刷服务出版功能的有力举措。一方面,利用中华公司现有的强大印前和印后平台,弥补商务和新华公司原有印前、印后能力的不足,再增加单、双色书刊印刷产能配置后,整个印刷配套能力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人员冗余进一步减少,管理人员更加集聚,生产场地更加集约利用,成本更低,效率更高,进一步提高了资产收益率,支撑印刷主业的发展。”沈剑毅说。

 

统一运营管理  优化分工协作

 

三大品牌集聚整合以后,各公司仍然完全独立核算,既有内部相互依存关系,又是各自独立的市场主体,还有一定的错位竞争。中华公司的印前和印后剥离出来成立分公司,不仅仅为中华公司提供服务,也为商务公司和新华公司提供内部合作服务。如何实现在同一园区的三家兄弟企业在业务资源和设备资源上优化合作,集约管理人、机、物、料等生产要素,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面提升?

上海印刷集团组建了“青浦印刷园区管委会”这一履行重大决策及管理服务功能的运营管理平台。青浦印刷园区管委会的主要功能有三个方面。一是“营销整合”专项工作小组将重塑市场营销策略,规范强化客户服务,深化业务考核机制,使三家企业既错位竞争又团结协作,实现业务资源最大化利用,将客户服务进一步规范到位。二是“技术改造”专项工作小组将调研行业新技术,对园区的设备进行自动化、智能化改造,淘汰落后产能,跟上行业发展。三是“管理提升”专项工作小组将梳理优化企业管理流程,改造粗放式管理方式,实现精益管理。

沈剑毅这样描述道:“通过发挥青浦印刷园区管委会的协调平衡机制,将稳步推进三家品牌企业进一步融合,实现生产协调、营销管理、财务结算、采购仓储、行政后勤、重大事项论证决策等管理工作的统一,推动印刷板块深度融合,达到产业集聚和降本增效的目的,使青浦印刷园区形成管理比较现代、技术比较先进、服务比较全面的出版印刷基地。”

 

着眼服务出版  探索未来发展

近年来出版领域在数字化、网络化浪潮的冲击下,印刷复制需求呈现出短版化、快周期、个性化等趋势,按需印刷成为全面服务出版领域的必备产能之一。按需市场需求的增长,数字印刷技术的更新发展,设备耗材价格降低和印刷数量增加使成本的可接受度较高,探索按需印刷具备更大的成功可能性。目前上海印刷集团正在积极调研在青浦印刷园区配备按需印刷产能的项目可行性。

对于印刷市场的形势,沈剑毅持“谨慎乐观”态度。他认为上海印刷集团今后的重点是放在调整业务结构、满足市场需求、提升内部管理、扩大品牌影响力、增强企业文化属性方面。青浦印刷园区将建成真正全方位满足出版印刷需求、既有大规模的传统单双色和彩色印刷能力又具备按需数字印刷产能服务的综合出版印刷基地;顾村印刷园区将探索上海印刷四厂保密印刷基地建设及市场化运作,更好地发挥资产效益;上海商务数码图像技术有限公司和上海映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将继续探索文创发展,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加强印刷字体创写开发,突出“印刷+文化”属性。

展望未来,沈剑毅表示:“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推进,印刷业的集聚化、集约化趋势将更明显。上海印刷集团将聚焦印刷主业,集聚整合资源,切实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能级,积极构建改革、融合、创新、发展的企业文化,进一步推动企业治理结构、运营管理及发展模式等方面的改革转型发展,成为特色鲜明的上海地区骨干出版印刷企业集团。”